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濤在城投公司戰略規劃 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近年來,城投公司積極服務于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不斷發展下屬七大產業板塊,瞄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成為蘇州市國企標桿”發展目標努力。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如果把城投集團比作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我們不僅僅要靠集團公司的火車頭帶動,更要像動車組一樣每節車廂自帶動力,你們每一個子公司就是一節車廂,我們火車頭還要靠每個子公司的動力來牽引。你們每個子公司動力在哪里,如何快速的跑起來?這些需要結合板塊及行業特點細化落實,并通過對城投公司整體目標的分解細化,實現科學編制。希望每個子公司都能成為牽引的引力,作為我們下一步前進的巨大動力,疊加在一起成為我們整個城投公司向前發展的無窮動力。
我來城投以后,針對公司各產業板塊特點確定了“產城融合、科創立基、文化固本、生態樂居”的發展戰略,這個戰略定位融合了很多城市發展的理念,也是源于我對城投公司十七年發展的理解,源于我在城投公司成立之初在城投公司參與建設過程當中跟它的接觸,源于我跟城投公司各屆領導多次交流,才醞釀出這16個字,今天想借此機會闡述一下這16字的具體內涵,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行業、主業進行完善、補充,這個是“骨”,希望大家有血有肉地將它豐富、完善。
產城融合,要求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融合,以城市為骨架,產業為血脈,尋求產業科技與城市空間的提檔升級,活躍土地資源,提升土地價值,實現“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蘇州就業,一個城市能否吸引年輕人就看出這個城市的活力,一個企業能否吸引年輕人和人才也能看出企業的活力,這是一脈相承的。
科創立基,以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城投發展第一動力,充分吸引創新人才,優化創新平臺及服務體系,以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推動產業板塊提檔升級。
文化固本,是將城投企業文化融于城市文化大背景,通過構建公司文化軟實力,將其與公司業務相協同并不斷推陳出新,推動基礎設施永續發展及城市的續存。李強書記在省委常委會專門研究蘇州工作時提出四個突出中,特別提到了突出文化傳承,他說,有文化才有靈魂,文化是蘇州的名片。文化也是我們公司的靚麗名片。
生態樂居,落實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發揮板塊互動優勢,實現1+1遠大于2的效果,推進以人為本的“樂居創業”、“樂居生活”,建設蘇州城市新家園。為什么把“生態宜居”改為“生態樂居”?“生態宜居”是我們提供優良的、優質的基礎設施硬件,硬件是事物的客觀存在,“樂居”是什么?樂居是人的心理向往,樂于居住在蘇州,是愛上這座城市,“宜居”是單向的,“樂居”是雙向的。
目前,基于城投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各產業板塊在統一戰略目標的基礎上,要充分開拓思路、凝聚共識,全面融入市場化競爭格局。
城市能源板塊:在穩定傳統業務同時,要加強安全生產、提升服務和科技創新,主動延伸天然氣上、下游產業鏈,上擴氣源、下拓終端,積極開拓新能源市場。
城市建設板塊:推進項目開發建設,參與市場化競爭,充分融合養老醫療等概念創新地產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推行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咨詢服務,提升盈利能力。
城市物業板塊:挖掘、整合城投內部特色、優質資源,創新資產經營理念,開拓多元化經營模式,尋求資產增值空間,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城市資本運營板塊:發揮城投資本優勢,打造市場化運作的資本運營平臺,實現實體產業助推資本運營,資本運營又反哺實體產業的良性互動。
城市健康板塊:推進養老項目建設落地,研究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積極走出去參與對外合作,開拓上下游產業鏈,探索混合所有制經營管理模式。
城市維護板塊:整合政府資源,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實行政企分開、委托經營,拓展經營項目,提升市政項目維護效率,實現業務收入。
城投公司要成為有規模有效益、能不斷創新、持續增長的企業,必須要在發展中不斷尋找新動力。一是向創新要動力,堅持運用技術創新(“大云智移”為代表的新領域)、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應對市場挑戰和沖擊,搶占先機,做到行業前沿;二是向轉型要動力,謀劃產業布局轉型(大基建、大消費、大金融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式轉型(單體向集群、粗放式向精細化、資源投入向輕資產平臺型);三是向升級要動力,包括產業升級(金融產業由傳統類金融向大投行、大資管升級,建設產業由分散發包向EPC總承包升級)和管理升級(人才管理、內控制度等升級)。